电磁感应定律谁提出的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的。
迈克尔·法拉第 1791 年 9 月 22 日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贫困铁匠家庭。
他只上过小学。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科学家。
1831年他在电场方面取得了根本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
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驱。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获得了产生交流电的方法。
电磁感应定律再介绍一下:
电磁感应是指因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电磁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它不仅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为电与磁的相互转换奠定了实验基础,为人类获得巨大而廉价的电能铺平了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基于法拉第在 1831 年进行的实验。
这一效应大约在同一时间由约瑟夫·亨利发现,但法拉第首先发表。
1831年,法拉第在软铁环的两侧缠绕了两个线圈。
其中之一是闭环,将磁针平行放置在开关线底端附近,与电源形成闭路。
实验发现,当开关打开时,磁针弯曲;当开关关闭时,磁针向相反方向弯曲,这表明线圈中检查有感应电流; 一个电池组。
法拉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非恒定的瞬态效应。
他随后进行了数十次实验,将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归纳为五类:电流变化、磁场变化、恒流运动、磁体移动、磁场中磁体移动,正式称为这些现象是电磁感应。
此外,法拉第发现。
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的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
由此他认识到,感应电流是由感应电动势产生的,与导体的性质无关,即使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但感应电动势仍然存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谁提出的
纽曼和韦伯。电磁感应现象是指由于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基于法拉第 1831 年的实验。
纽曼和韦伯分别于1845年和1846年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纽曼和韦伯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但功劳归于法拉第,所以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谁提出的
纽曼和韦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纽曼和韦伯根据实验和理论计算提出的。
具体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以及瞬态磁通的变化率。
闭路 根据比例物理量国际单位制,即电动势E为伏特(V)时,磁通量的单位为韦伯(Wb),时间单位为秒(Wb,s) k 的值为 1 。